知识详细页

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情绪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一般情况下是妈妈)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差不多从5~6个月开始,宝宝就会变得非常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的话能够让宝宝感到最大的舒适、安慰和愉快,和妈妈分开的时候宝宝就会觉得非常难过。

如果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妈妈在身边的话,宝宝也不会觉得很害怕;当宝宝饥饿、寒冷、疲倦、厌烦或疼痛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妈妈。

依恋对婴儿整个心理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宝宝到底能不能和形成依恋及依恋的性质如何,对于宝宝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性格特征和与人交往的基本态度的形成都是有联系的。

孩子依恋妈妈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最初尝试。宝宝刚刚出生的时候,不管是谁逗他,他都会给予相同的反应。等孩子到了3个月的时候,对于妈妈的反应跟对别人的反应相比就会不同,等到了6个月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了。

那么,孩子那么依赖妈妈,妈妈要怎么做呢?

事实上,孩子从刚刚出生的时候,就想和别人亲近相处,这种生物学的自然反应可以算作是人的本能。因为孩子现在还没有办法保护自己,所以,如果想要自己不被掠夺、不被遗忘的话,那么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呆在自己的亲人身边。

每次当孩子因为一些危险而发出信号的时候,妈妈总是第一个去保护她。所以,在孩子可以分辨出谁是谁的时候,谁对他的信号最快做出反应,他就会更加依赖谁。

孩子对妈妈的依赖分为三种类型的:

一、安定依恋型

在孩子对妈妈产生安定依赖以后,孩子会明白,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妈妈总是会在自己的身边,不会让自己一个人面对危险。孩子对于妈妈存在着最基本的信赖,因此他们不会停地跟着妈妈,他们知道妈妈是自己的安全基地,然后在妈妈能够够得着的地方进行一些探索活动。

二、不安定依恋型

不安定依恋型的孩子,对妈妈的信赖感不是非常强大。要是妈妈走开的话,孩子就会出现不安的状况,就算妈妈再次回来,孩子依旧会存在一些不安的感觉。孩子有时候无法确定妈妈离开后一定会回来,要是妈妈没有和自己接触,孩子就会感到不安,所以孩子经常会发怒或反抗,这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焦虑。

三、最不安定依恋型

孩子之所以是这样主要是因为在孩子想要获得妈妈的心理安慰的时候,却多次受到妈妈的拒绝,时间长了,孩子的心理就变得不想要再次承受被拒绝的感觉,所以孩子就先行放弃了自己对妈妈的爱。

这种行为具体反应就是在妈妈离开他的时候,他没有什么感觉,不会觉得难受,就算妈妈回来了,他也没有任何喜悦的感觉。孩子不但不想和妈妈亲近,就算是妈妈主动和他亲近,他也会躲开。孩子以后就会慢慢变得孤僻、冷漠,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和反社会心理。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