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详细页

惩罚孩子有分寸 假装遗弃要不得

很多时候,家长面对犯错的“熊孩子”,会用假装遗弃的办法来惩罚孩子。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惩罚,往往比体罚的后果还要严重,甚至会留下极其深刻的心理阴影,对孩子以后的心理发展埋下隐患。

家长可能会解释为,我只是假装而已,又不是真的遗弃孩子,哪里会有这么严重?可是,当孩子听到家长说:“你再不听,我就不要你了。”孩子只能从家长的直接行为和言语去理解,通常他们只会以为自己被遗弃了,不要指望孩子分清家长是在假装还是真的不要自己了。

试想一下,一个学龄前的孩子,在听到父母说不要自己了,他们会多么的惊慌、恐惧,他们会感觉自己被整个世界遗弃,哭闹并不会因此而停止,只会更加厉害,当父母再次出现,孩子一定会说再也不敢了,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他们只是不想父母遗弃自己,不想再经历这恐怖的一切。之后,也许孩子照样会犯同样的错误,父母会更加生气,形成恶性循环。

孩子在小的时候,会非常依赖父母,他们感觉父母是自己安全的保障,是自己在遇到危险、恐惧时候的保护。

这种对父母的依赖,以及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安全感,是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力量,是与他人进行社交的支撑。父母假装遗弃的行为,会极大地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他们的幼小心灵会受到严重的伤害,甚至会导致孩子在今后与人交往过程中,变得敏感、自卑、多疑等等,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当然,并不是说当孩子犯错误了,家长不可以惩罚孩子,只是希望家长可以换一种惩罚方式。惩罚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疼、难受,而是希望孩子可以纠正错误,在确保孩子身心安全的情况下,才可以让惩罚变得有意义,让孩子自愿改正自己的错误。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