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详细页

平时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现在的家庭结构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家里没有兄弟姐妹抢吃抢穿,抢着谁比谁的成绩好,可以说是很幸运的一代人。但在幸运的背后也是一种不易被人察觉的孤单,家里没有玩伴孩子长时间处在一个人玩,时间久了就会养成孤僻的性格。因此孩子在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就意味着孩子从一个人的世界进入到了一个集体内。很多孩子不太适应这种集体生活,在集体中往往会表现出怯懦、孤僻的一面,长期下去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鼓励孩子多与人接触,多参加集体活动。

一、 要为孩子创造共同活动、共同体验的环境。可以通过提供必要的玩具、游戏材料、空间与时间,让孩子与亲朋邻里间的孩子游戏交往,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及幼儿园组织的各种类型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可以利用节日游园、郊游踏青、参观游览、走亲访友、演出比赛等机会,有意识地安排孩子与集体频繁接触,增进孩子对集体活动的认识与了解,提高孩子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 利用同伴间的交往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当孩子获得了分享认知,产生了分享情感后,是否就能摆脱自我中心,有了分享行为呢?由于幼儿在感知方面常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所以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较不稳定;有的孩子则当着老师的面愿意与人互换玩具,而老师一走,他就抢回了自己的玩具,可以说时一种假分享行为,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仍难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书和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一起看。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培养孩子进行合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需要,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以我为中心,养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

三、 帮助孩子建立友情,培养合作能力。平时家庭可以开展合作游戏。比如“两人三足”;赛跑、下棋等,让孩子懂得有些事要大家合作才能完成好;也可让孩子自己找朋友,从跟他喜欢的伙伴共同参与逐步过渡到大家共同活动,用同伴的热情与积极性感染孩子,影响带动孩子。另外,在集体活动中要给孩子提出具体要求,分配具体任务,活动项目也应该利于孩子间合作。

总结:现在是一个商业性的社会,而要想在这个商业性的社会上有一席立锥之地,单靠个人的单打独斗已经是不可能了。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才能良好的将事业发展起来,由此可知人与人的交际能力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孩子交际能力的提高,平时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让他学会与人合作互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孩子的交际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