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详细页

早产儿出院后护理的方法

孩子早产了,出院后要注意些什么呢?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37周小于259天的活产婴儿。由于早产儿全身各系统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子宫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均较差,因此死亡率较高。为了避免早产儿夭折,做好护理工作极其重要。

女人生育的年龄越推后,生孩子的问题就越多,早产儿的数量不断增加就是其中一个结果。对医务人员来说,除了护理更精心、细致一点,倒也没有多大难度。可同样的责任落到了毫无经验的家长身上,却变成了一道棘手难题。孩子先天这么弱,出院后该怎么护理才好呢?

儿科专家表示,对早产儿要有所区分。一种是34周左右或以后出生,又叫“近足月儿”,出院后发生特殊问题的机会不多,注意做好日常护理就基本可以了;进行日常护理基本就足够了;另一种是特别早,在32周前甚至28周左右出生,因为并发症比较多,生长发育与足月儿也有较大差距,出院后必须定期到专业保健医生那里做评估和指导。“我们称之为早产儿的出院后管理,这已经不是护理两个字那么简单了。”

34周以后出生的早产儿———重日常护理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崔其亮教授说,对34周以后出生的“近足月儿”以日常护理为重。从家长的反馈来看,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否洗澡?

有些家长不敢在冬天给宝宝洗澡。但专家认为,广州天气相对比较热,每天分泌的油脂、汗液多,若不注意清洗,就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建议擦身或洗澡每天至少要有一次。环境维持在室温25摄氏度左右,水温以35-40摄氏度为宜。洗完后要迅速抹干身体,再穿上柔软的棉质内衣。冬天天气干燥,注意给宝宝涂抹护肤霜。但切记不要穿烘得很热的衣服,以免引起发热。

二、按足月儿喂养可以吗?

崔其亮表示,虽然34周以后出生的早产儿叫“近足月儿”,他们和真正的足月儿之间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若在配方奶的选择、喂养频率和体格生长监测方面都参照足月儿的标准,就有可能导致生长发育的迟缓或落后。“早产儿妈妈的母乳比足月儿妈妈的母乳能量高,所以提倡喂母乳。同时,还要选择适合早产儿的配方奶粉。具体如何喂养,应该请保健医生指导。”

三、免疫接种怎么做?

早产儿免疫系统不成熟,医生的建议是推迟免疫,到体重足够2500克后,再以间断时间缩短的方式进行一系列接种。比如:足月儿出生第一个月要接种乙肝疫苗,第二、三、四月连续打三针百白破。但早产儿出生2个月才达到2500克,那么2个多月时接种乙肝疫苗,之后过两星期可以打百日破第一针。

四、怎么保暖?

很多家长回来复诊说,小孩的手老摸着凉凉的,可穿多一点小孩马上又会发热,不知道如何是好。专家表示,早产儿体温主要靠中心体温(即心脏处)保存,手脚应该和中心体温尽量靠近才会保暖。可很多家长以为保暖就是给宝宝穿厚厚的衣服,结果使宝宝的手脚撑开,造成手脚发凉,跟着还添衣加被,就会导致“捂被热”这类反作用,引起发烧和水分丢失。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宝宝穿一两件薄衣服,再用厚包被将四肢往中间包裹住。

32周之前出生的早产儿———重评估指导

对32周之前出生的早产儿,崔其亮更强调“管理”二字。“现在要救活一个小孩并不难,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据介绍,越是出生早的孩子,发生脑瘫、智力、听力、视力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概率越大,他们的肺、肝胆、胃肠状态也比其他孩子要弱得多,而早产、疾病、营养都可能导致生长发育受限,所以出院后的评估和干预很重要。

不过,可能一些家长会问:“既然你让我出院,难道不是确保孩子健康了吗?”崔其亮解释说,早产儿出院必须达到几个指标针:发育矫正胎龄相当于35-36周左右;体重长到2公斤左右;没有各种并发症;自己也能吃好吃够。但就算符合这些出院指针,也不等于孩子的整个状态是完全健康的。

“有几个理由:

1、正常36周应是2.5公斤左右,出院时2公斤仍然不够;

2、有一些小毛病如胃肠道发育不好,不一定需要孩子留院不走;

3、有些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早期难以发现,如大脑发育不好或大脑损伤导致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损伤,出院后一段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出来;

4、必须继续追踪的,如新生儿视网膜病变会一直发展变化,必须定期回来复查。”他强调,早产儿在住院期间的情况是很重要的参考依据,什么原因早产,有多早,早产后发生什么问题,处理顺不顺利,出院时的状态如何等等,对今后的评估和指导都有影响。

由于早产儿机体状况很弱,因此不要让早产儿消耗体力,不要加重早产儿的心脏负担,而保暖和安静对早产儿显得更为重要。此外,早产儿会经常呕吐。早产儿易发生紫绀,就是局部或全身因血液中缺氧,皮肤和黏膜变成了青色的症状。这是早产儿的危险信号,爸爸妈妈要特别地留心,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本文供给早产儿的父母参考,即然孩子早产了,就要加倍注意,小心护理,让早产儿早日恢复健康体质,让其父母早早放心。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文章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