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详细页
位置:首页>育儿知识>行业热点>妈咪知道喂养工作坊:让挑食宝宝爱上吃饭

妈咪知道喂养工作坊:让挑食宝宝爱上吃饭

2019-11-21 13:35:03

杨梅,妈咪知道的儿科医生。

成为儿科医生之前,杨梅是一名内科医生。因为儿子出生后常常生病,喂养也出现很多问题,作为医生的杨梅开始翻阅各种医学文献,自学婴幼儿护理、喂养方面的知识

随着对儿童疾病研究的深入,杨梅发现自己对儿科的兴趣愈加浓厚。为了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儿童健康问题,她报考了儿科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儿科医生。

在儿科,杨梅发现很多家庭对“宝宝吃饭问题”感到头疼。来门诊做儿保的家庭,60-70%对如何喂养感到困惑,如:孩子无法吞咽、不会咀嚼、吃得慢、吃得少、挑食等等。

为了更好地帮助家长科学喂养孩子,杨梅医生开展了喂养门诊、喂养工作坊,并不定期去幼儿园、早教机构为家长讲解喂养知识。

孩子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家长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我希望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基础上,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科学指导家长进行喂养,让孩子在开心的环境中主动进食、爱上吃饭。

——杨梅

▲杨梅医生为家长讲解食材搭配

1.科学喂养,先心病患儿也能茁壮成长

孩子的喂养问题来自多方面的原因,有家庭环境影响,有父母教养方式导致的,也有部分是宝宝自身身体的问题。

近日,杨梅医生接诊了一组特殊的家庭。孩子“贝贝”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过来喂养门诊时已8个半月,同龄宝宝已经开始添加辅食,但贝贝每天还只喝不到500ml高能量配方奶,身高体重曲线都在3%水平以下。贝贝妈妈非常担忧:

孩子已经8个半月了,完全添加不了辅食,勺子一到孩子嘴边,不是扭头就是用手打掉。医生你说他吃这么少可怎么长身体呢?

杨梅医生通过家长拍摄的进食视频,和孩子在门诊进食情况观察到,因为家长长期的强迫喂养,没有关注孩子的情绪和状态,导致孩子对喂养行为发生了抗拒,家长喂养的动作一开始,孩子就出现逃避行为。

杨梅医生耐心的给家长分析孩子的情况,并根据孩子情况制定了行为引导方案,帮助家长解决困惑。妈妈带着贝贝回去了,第二天中午就给杨梅医生发来了语音:

医生您真厉害,刚刚贝贝主动喝奶了!

我们按您教的3小时试探一次,昨天到今天上午他都没喝,刚刚我一把奶瓶放贝贝嘴边,他就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

经过3次复诊和一个月微信随访,贝贝不仅奶量达到800ml/天,还能在大人的帮助下进食米糊等辅食,身高体重也蹭蹭上涨到3%以上水平。

▲贝贝吃面很专心

2.“我饱了,可奶奶觉得我没饱”

现在的中国城市家庭,父母工作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帮忙照顾孩子的现象很常见。想在“喂养”这件事上达到好的效果,需要整个家庭一起做出改变。

因喂养问题来到杨梅医生这里的家庭,绝大多数都找到了让孩子“好好吃饭”的方法,只有一组家庭,3次喂养门诊后就退群了,再没来过门诊。

那是个刚满一岁的宝宝,小名“小宗”。小宗生活在一个三代同堂的大家庭:父母、爷爷奶奶还有一名阿姨,每次吃饭都是“众星捧月”,爷爷奶奶妈妈阿姨轮番上阵喂饭。

小宗6个月内是纯母乳喂养,没出现问题。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小宗父母都是高知,很注重孩子的营养均衡。特别是妈妈,在食物的营养成分、颜色形状上花了很多心思,可小宗却越吃越少。

杨梅医生看了家长提供的喂养视频,得出小宗的问题也在于强迫喂养。家长的强迫喂养让小宗产生很大压力,进而对“吃饭”这件事非常抗拒。一看见家长做出要“喂饭”的动作,第一反应就是“又喂饭,本宝宝拒绝”。

杨梅医生当时建议家长减少喂养次数,让小宗回归正常的一日三餐。但第二周再来门诊时,奶奶还是很不放心,“一天三顿小宗吃不饱,孩子饿得都不动了。”然而诊室里的小宗专心玩着积木,眼睛神采奕奕,身高体重也都正常。

我一直建议小宗家长减少喂饭次数,因为孩子的生长发育、活动各方面都没问题,生长曲线也不低,孩子其实是没有进食问题的,是典型的孩子饱了,家长觉得孩子没有吃饱的问题。

▲“我饱了,可家长觉得我没饱”
3.喂饭成了祖孙俩的“猫鼠游戏”

杨梅医生的喂养工作坊开营时,迎来首批8组家庭,其中一组家庭孩子奶奶对自家小宝的喂养问题特别焦虑,总担心孩子吃不够、吃不饱。

小宝家常常上演这样的场景: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妈妈让小宝尝试自己吃饭,但是洒到桌上、身上的多,送到嘴里的少。

看到宝贝孙子只吃到这么一点儿,奶奶非常担心,常常拿起勺子继续喂,但勺子伸到嘴边,小宝却把头转向旁边,奶奶勺子又追了过去,小宝却把头扭向另一边......

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拿出玩具逗孩子玩,趁小宝被逗得开口笑,忘记了躲开勺子,奶奶眼疾手快“嗖”地一下把食物塞进了嘴里,小宝迟疑一下咽了下去。奶奶拿起玩具故技重施......

终于,小宝无论如何都不吃了,奶奶觉得份量也差不多了,才肯放下玩具和勺子,端起自己已经冷了的饭,欣慰地想“终于把宝贝孙子喂饱了。”过了几个月,小宝会跑了,于是奶奶的喂饭工作变成了一场“猫捉老鼠”闹剧......

当家长哄诱、甚至强迫孩子吃饭时,孩子体内会产生肾上腺素,本能地想逃跑。

这时孩子抗拒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一种对强迫的反抗。

经过杨梅医生耐心地讲解,加上现场体验被人喂食,这位奶奶终于意识到自己喂养方式存在的错误,回家后马上停止了填鸭式喂养,按照杨梅医生教的方法鼓励小宝自己吃饭。

在后续微信随访中,奶奶也执行得很好。改变喂养方式不到2周,小宝就可以自己吃完一份辅食。

▲小宝正在吃菜泥

用循证医学的理念指导家长科学喂养,最终让孩子在开心的环境中主动进食、爱上吃饭是杨梅在喂养工作坊想要达到的目标。

【相关知识】